现代的情人节在大伙认知中可能就是一个中国的情人节,但在古时候,大家对情人节的看重程度远胜于今天。有各种盛大的活动,甚至还些情人节的风俗习惯流传到了目前,那古时候七夕情人节和现代七夕情人节都有什么传统的风俗呢?
1、古时候七夕情人节的传统风俗
1、观星祈福
在神话传闻中,情人节是牛郎和织女跨过银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。所以,在情人节夜里观牵牛和织女星祈福,也就变成了中国古时候的传统风俗。
这天夜里,年轻的单身女子们要摆上事先筹备好的时令水果,对着皎皎明月,朝天祭拜;她们还要举行各种乞巧仪式,真诚地乞求织女神赋予她们聪慧的巧手,祈求自己可以得到美满爱情的姻缘巧配。
2、为牛庆生
儿童会在情人节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,又叫“贺牛过生日”。由于传闻西王母用天河把牛郎织女分开后,老牛为了让牛郎可以跨越天河见到织女,让牛郎把它的皮刨下来,驾着它的牛皮去见织女。大家为了纪念老牛的牺牲精神,便有了“为牛庆生”的风俗。
3、祭拜织女
拜织女是古时候少女、熟女们的事。她们大都是预先和自己朋友或邻拜织女里们约好五六人,多至十来人,联合举办。举行的仪式,是于月光下摆一张桌子,桌子上置茶、酒、水果、五子(桂圆、红枣、榛子、花生,瓜子)等祭品;又有鲜花几朵,束红纸,插瓶子里,花前置一个小香炉。
约好参加拜织女的熟女、少女们,斋戒一天,沐浴停当,按时都到主办的家来,于案前焚香礼拜后,大伙一块围坐在桌前,一面吃花生,瓜子,一面朝着织女星座,默念我们的心事。如少女们期望长得漂亮或嫁个如意郎、熟女们期望早生贵子等,都可以向织女星默祷,玩到半夜始散。
2、现代七夕情人节的风俗
情人节在古时候的风俗除去上面这3种,还有不少,甚至还有一些风俗一直到现代都还时尚着,譬如:
1、染指甲
染指甲是流传在中国西南一带的情人节风俗。很多年轻女孩,喜欢在情人节时用树的液浆兑水洗头发,不仅能够年青漂亮,而且对未婚的女子,可以尽快找到如意郎君。用花草染指甲也是大部分女子与儿童们,在情人节娱乐中的一种喜好,也与生育信仰有密切的关系。
2、妇女洗头
妇女情人节洗头,也是从古时候流传到现代的传统风俗。在湖南、江浙一带都有此记载。比如湖南湘潭区域《攸县志》:“七夕日,妇女采柏叶、桃枝,煎汤沐发。”而散文名家琦君(浙江籍)的《髻》也提到其母与叔婆等女眷,都在情人节沐发。这项风俗,大约和情人节“圣水”的信仰有关。大家觉得,情人节这天取泉水、河水,就好似取银河水一样,具备洁净的神圣力量。
有些地方直接叫它“天孙(即织女)圣水”。因此女人在这天沐发,也就有了特殊意义,代表用银河里的圣水净发,必可获得织女神的护佑。还时尚用脸盆接露水的风俗。传闻七夕情人节时的露水是牛郎织女相会时的眼泪,如抹在眼上和手上,可使人眼明手快。
3、吃巧果
情人节乞巧也是流传到今天,现代还一直有人在保持着的一种风俗。
乞巧的应节食品,以巧果最为出名。巧果又名“乞巧果子”,款式极多。
主要的材料是油、面、糖、蜜。《东京梦华录》中称之为“笑厌儿”、“果食花样”,图样则有捺香、方胜等。宋朝时,街市上已有情人节巧果供应,巧果的做法是:先将白糖放在锅中熔为糖浆,然后和入面粉、芝麻,拌匀后摊在案上捍薄,晾凉后用刀切为长方块,最后折为梭形巧果胚,入油炸至金黄即成。手巧的女子,还会捏塑出各种与情人节传闻有关的花样。
除此之外,乞巧时用的瓜果也有多种变化:或将瓜果雕成奇花异鸟,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图案;此种瓜果称为“花瓜”。